今年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全省首个由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编制的《广东省生物多样性(2025 年)》报告于近日发布。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广东以生态保护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迈入新阶段。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岭南国家公园、华南国家植物园等重点项目加速建设,广东自然保护地数量位居全国各省份首位。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3.03%,现存国家重点保护物种近500种,广东特有野生动植物458种,物种总数居全国前列。
报告显示,2022-2024年,广东发表新物种333种,平均每三天发现一个!其中2022年发表新种111种,2023年发表新种107种,2024年发表新种115种,年均增长超百种。新物种涵盖植物53种、动物174种、微生物106种,其中,2024年新种包括海珠微瓢虫、东方红鸡油菌等特色物种,凸显生态本底与科研能力的“双轮驱动”。
这些“自然盲盒”的开启,证明岭南大地仍是未被完全读懂的生态史诗。让我们一起认识这些近年来新发现的物种吧!









珍稀濒危物种方面,报告显示,广东省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7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1种,隶属于8科8属,如仙湖苏铁、南方红豆杉和杜鹃山茶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5种,隶属于55科85属,如深圳香英兰和博罗红豆。



广东省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2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6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59种。包括陆生野生动物188种,含中华穿山甲、黄腹角雉、鳄蜥等国家一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42种,白鹇(省鸟)、豹猫、角原矛头等国家二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46种;水生野生动物133种,含中华白海豚、绿海龟、黄唇鱼、文昌鱼等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20种,克氏海马、花鳗鲡等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13种。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杜娟
图源自《广东省生物多样性(2025 年)》报告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