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建信投资加速布局科技金融 银行系AIC赋能科创成效显现

时间:2025-08-09 03:07:00

中经记者 秦玉芳 广州报道

近期,随着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业务范围持续扩大,五大国有银行旗下的AIC公司加速在各地推进试点基金落地。新设基金普遍聚焦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科技主线,展现金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作为国有银行旗下AIC之一,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信投资”)已确立“硬科技+硬资产”投资主线,重点投向集成电路、新材料等关键环节,在半导体领域已累计投资超百亿元,其战略重心正加速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倾斜,以响应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

面对科创项目长周期、高风险特性,银行系AIC正着力构建差异化核心优势与风控体系。业内普遍认为,随着试点主体扩容,依托各自禀赋深化差异化竞争策略将成为AIC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AIC试点基金密集落地

上半年来银行系AIC试点基金密集落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日前披露,上半年广东地区AIC股权投资试点加速落地,截至6月末,已完成5只AIC股权基金设立注册,规模合计47亿元;其中,2只基金实现项目投放,向2个项目投资5400万元,另有6只基金预备落地。

另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信息,山东、四川、安徽等地也在积极推动五大行AIC试点基金布局。

建设银行(601939.SH)旗下建信投资的股权投资试点业务近期取得新进展。自5月以来,建信投资在广州、济南、成都、厦门、宁波、西安等地与省市级政府引导基金等合作方共同组建的试点业务基金陆续完成工商注册,目前累计设立的基金规模已超百亿元。7月,建信投资在浙江、济南、苏州成功落地三个试点业务基金投资项目。同时,建信投资与湖北省国资、央企子公司等发起设立的股权投资试点业务基金也将于近期落地。

从试点基金的发展方向来看,五大国有银行旗下的AIC在各地成立的试点基金普遍聚焦于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

建信投资方面表示,在当前及未来的投资布局中将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导向,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领域。公司确立了“硬科技+硬资产”的投资主线,旨在通过股权投资,支持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巩固在原有优势领域的根基,以实现公司业务的可持续增长和价值提升。

与成立初期主要聚焦于煤炭、钢铁、基建、化工等传统周期性产业以配合降杠杆政策不同,建信投资近年来及未来的投资重心逐渐向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领域倾斜,“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战略导向不断强化。

具体来看,建信投资紧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优先支持国家急需的“卡脖子”领域以及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行业客户;注重行业选择的“硬科技”底色, 重点围绕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中的关键软硬件环节,积极关注具备商业化推广前景的未来产业。

“这些领域不仅是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所在,也代表了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增长潜力。如在半导体领域,公司已累计投资超20个项目,投资规模超百亿元,并计划进一步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和产业化进程。”建信投资相关业务人士指出。

“这一转变对公司在科技领域的价值发现与识别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公司持续加大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的研究投入,推动研究对投资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前置、下沉,通过构建涵盖营销名单、企业画像、产业图谱的动态投资地图,保持研究的前瞻性,同时在科技聚集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等地区派出团队,提高早期项目发掘的主动性和灵敏度,切实提升价值发现、投资判断与风险识别的全链条专业能力,为精准筛选优质项目筑牢根基,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与产业升级。”上述建信投资相关业务人士表示。

在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看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工作,有助于促进内部投贷联动发展。通过内部投贷联动,将更好地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股权和债权融资服务,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加快科技金融发展。

政策推动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是银行系AIC试点基金密集落地的关键。

中国银行(601988.SH)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指出,当前AIC试点基金快速发展,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政策支持,在市场准入方面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AIC,试点区域进一步扩展基本覆盖了重点区域,允许通过附属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展股权投资并拓展保险资金等资金来源,为市场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二是需求广阔,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快速发展,融资需求日益增长,由于其具有轻资产、高风险、长周期等特点,银行系AIC提供的耐心资本更加匹配;三是银行转型需要,当前银行业市场竞争加剧、息差持续收窄,盈利能力面临较大挑战,亟须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通过整合AIC等业务,银行能够提供“股+债+贷+综合金融”的一体化全链条金融服务,深度绑定优质企业,获取全生命周期综合收益。

构建差异化发展的核心优势

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徐雯超进一步表示, 近几个月来银行系AIC试点基金加速落地,响应了监管方面持续推进科技金融领域的支持。大型银行有着客户资源丰富、资本实力较强等优势,但传统的信贷投放对于支持较早期的科创型项目有着较多限制。“科创型项目的周期往往较长,与银行的负债久期匹配度较低,项目未来能否盈利的不确定性也较高。大多数银行在投放初创型项目方面缺乏经验,如何合理管理及控制相应风险与传统信贷业务有着很大的不同,银行如何平衡风险回报、匹配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仍然有待探索。”徐雯超说。

在风险管理方面,AIC积极构建自己差异化的核心优势。建信投资方面指出,公司持续优化风险体系,严格把控关键环节质量,不断夯实“三道防线”风控,优中选优做好项目筛选与识别,专业独立实施项目审批,深度深入开展投后管控,依托公司级的股权投资专业能力,实现全面深入高质量的风险管控效果。

据了解,建信投资全面融入集团“商投行一体化”总体布局,在产品服务、客户拓展、投后赋能等方面建立起差异化优势。在产品布局上,建信投资一方面依托集团综合金融服务优势,提供“股贷债保租”全产品综合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持续推进自身产品服务体系优化,不断提高客户服务能力。“公司针对科技型企业,特别是‘早、小’科创企业的差异化需求,持续优化科技金融相关产品供给,探索推出母基金、并购基金等创新型产品,不断丰富产品体系,实现客户服务能力逐步提升。”上述建信投资相关业务人士表示。

在项目筛选上,AIC针对自身禀赋及优势建立的核心筛选标准更为关键。建信投资方面指出,在项目筛选过程中建立了一套全面且严谨的评价体系,主要围绕行业成长性、团队专业度、商业模式和生产运营、财务评价以及估值与退出五个维度展开。在行业成长性方面,高度关注项目所属行业是否符合国家科技金融政策导向,是否属于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目标行业。同时,评估行业的潜在市场规模、发展速度、商业机会、发展阶段以及在产业链中的价值贡献能力。在团队专业度方面,着重评估实际控制人或职业经理人的经营管理能力、核心研发团队的从业经验以及研究机构的专业能力。此外,公司治理的规范性以及激励机制的完善程度也是重要的评价指标。在商业模式和生产运营方面,审视标的公司是否形成了清晰有效的商业模式,主营业务是否达到一定规模并保持增长态势。核心知识产权的来源和数量、研发投入的强度以及研发成果的转化效率等都是衡量企业技术实力和创新潜力的关键。通过这套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建信投资力求筛选出真正具有战略意义、具备高成长潜力和投资价值的优质项目。

未来,随着AIC市场参与主体持续扩容,构建差异化竞争战略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命题。在邵科看来,凭借国有大行资本实力强大、客户基础扎实、产品体系丰富、风控能力强等优势,AIC将进一步加大对资本投入巨大、投资周期超长、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产业的投资,并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股份制银行设立的AIC应立足围绕母行的比较优势拓展细分赛道,比如强化财富管理与AIC业务的联动、聚焦优势行业或区域的投资领域、发挥市场化的机制体制优势等。

此外,上述建信投资相关业务人士还指出,相较一般股权投资机构,AIC所提供的股权融资具有耐心性强、专业度高、规模庞大的特征,天然契合硬科技项目长周期、重投入的特性,从源头上缓解了期限错配压力。在此基础上,建信投资依托专业的投资能力和稳定投资业绩,进一步通过募资放大“长钱”优势,重点推动与四类“优质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一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国家部委牵头设立的国家级战略基金,二是由社保基金等出资设立的国家级市场化基金,三是地方政府牵头设立的政府引导基金,四是由头部股权投资机构管理的市场化基金以及产业龙头企业发起设立的产业基金。

据悉,未来建信投资将积极与四类“优质合作伙伴”开展深度合作,通过联合设立基金及其他方式围绕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等重点领域开展投资布局,充分借助合作方的产业资源、专业能力为科技创新注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