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7月9日讯(记者 刘建 王平安)今年以来,黄羽肉鸡市场持续“遇冷”,多家上市养殖企业公布的6月份销售价格同比暴跌超20%,更是创下了多年新低。
与此同时,一线中小养殖散户同样不好过,“今年比去年一斤少卖2块钱左右,如果今年养完赚不到钱,我以后就不打算养了。”有黄羽鸡养殖户向财联社记者倒苦水。
财联社记者多方采访获悉,当前黄羽鸡市场萎靡主要还是由于市场供给充足,需求却较为疲软所致。展望后市,业内均寄希望于下半年消费旺季带动行情回升,有养殖户告诉财联社记者,“现在没有钱赚,只有看9月份这一批鸡行情会不会好一些。”
上市企业销售价格创新低 散户缩减存栏“过冬”
销售简报显示,温氏股份(300498.SZ)6月份毛鸡销售均价为10.29元/公斤,环比下降4.28%,同比下降24.78%;湘佳股份(002982.SZ)6月活禽销售均价为8.03元/公斤,环比下降11.45%,同比下降26.16%;立华股份(300761.SZ)6月销售均价为9.79元/公斤,环比下降8.25%,同比下降29.72%。
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这一价格不仅是今年以来的最低点,更是近五年罕见低位。以温氏股份为例,上一次价格低于此水平还是2020年2月(7.94元/公斤)。
事实上,一线养殖中小散户同样承压,有黄羽鸡养殖户告诉财联社记者,“我今年卖的鸡价比去年同期低2元/斤左右,现在没有钱赚。我今年已经少养了很多,去年养了差不多一万多只,现在只养了3000来只。”
黄羽鸡市场为何持续低迷不振?湘佳股份在销售简报中表示,6月份公司活禽销售收入下降较多,主要是2025年6月活禽市场低迷导致销售单价较低所致。
温氏股份相关人员也告诉财联社记者,“当前黄羽肉鸡行情较为低迷,主要系供给较为充足,市场消费较为疲软所致。”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鸡业分析师张文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黄羽鸡价格延续萎靡状态,核心原因是供给增速不及需求增速。供应端来看,2025年供应端产能扩张,主要体现在种源存栏量处于高位,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散户退出市场后产能向龙头集中,但市场需求未同步增长,产生供需失衡。”
销售数据显示,头部企业今年上半年出栏增长仍然明显。温氏股份、立华股份和湘佳股份今年上半年肉鸡销量分别为5.98亿只、2.6亿只和2447万只,上年同期分别为5.48亿只、2.35亿只和2091万只,合计增长约0.78亿只。
成本下降成企业 “缓冲垫” 下半年旺季成破局关键
黄羽肉鸡受季节性需求影响较大,面对困境,下半年成行业希望所在。
前述养殖户告诉财联社记者,“现在只有看9月份会好一些不,如果今年养完赚不到钱,我以后就不打算养了。”
在张文萍看来,“黄羽鸡短期来看价格仍承压偏稳运行,开学季、国庆消费小高峰可能提振部分需求,价格小幅反弹;更长期来看,随着企业集中度提高,产能优化叠加市场冰鲜转型加速,价格或筑底抬升。”
温氏股份相关人员告诉财联社记者,“下半年为肉类传统消费旺季。预计随着消费回暖,鸡价有望逐步回升。”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今年行情低迷,但养殖成本的下降为企业也赢得了一定“空间”。以温氏股份为例,公司5月肉鸡养殖上市率为95%,毛鸡出栏完全成本已降至5.5-5.6元/斤;立华股份在5月份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曾表示,公司黄羽肉鸡斤鸡完全成本已低于5.5元/斤。
张文萍表示,“在当前这个黄羽鸡行情下,降本增效仍是企业的基本。当下企业应进行产能动态优化,根据市场价格调节,主动去产能,进行差异化生产;延伸价值链与渠道创新,发展冰鲜深加工,建立长期订单对冲价格波动。”
(财联社记者 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