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同心廊里话同心 理水堤中筑振兴 —— 成都理工大学双项目赋能黑水乡村振兴

时间:2025-07-03 11:06:00

在黑水县红星村与沙窝村,两座浸润着校地情深的民生工程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成都理工大学驻村工作队牵头建设的“同心廊”与“理水堤”,既以“同心廊里话同心,理工黑水一家亲”的寓意联结校地情感,更以“理水”双关之意(理工智慧+污水治理)破解民生难题,让帮扶实效扎根黑水土地。

同心廊:200平方米的乡村“热闹地”

红星村第一书记骆小济带领驻村工作队统筹建设的同心广场,于2025年春在库车组建起200平方米的特色空间。青瓦红柱的同心廊下,长条木凳沿廊排列,民族团结主题文化墙绘就幸福图景。“以前赶场回来只能蹲在墙根歇脚,现在廊下晒着太阳拉家常,雨天也淋不着。”村民陈东妹感慨,工作队组织周边群众参与场地平整、墙体彩绘等基础施工,让大家在家门口实现劳务增收。如今这里成了村里的“热闹地”:清晨老人围坐喝茶聊天,午后孩子在廊下写作业,傍晚妇女欢乐地跳着锅庄,村民自发成立管护小组,定期清扫廊顶落叶与广场卫生,“自己修的地方,得像自家客厅一样爱惜。”

理水堤:1250 米管网串起生态治理新实践

“现在沟渠里没臭味了,夏天敢开窗户了!”沙窝村村民若次妹在新修的检查井旁说。沙窝村第一书记杨武牵头实施的“理水堤”项目,依托学校环境学科专家团队专业设计,铺设1250米排污管道、新建8座化粪池及25座检查井,彻底解决23户村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施工中推行“以工代赈”,组织村民参与管道搬运、基坑开挖等作业,既让村民通过劳动增收,又在技术指导下掌握管道巡检等基础技能,实现“干活挣钱”与“学技赋能”双赢。“跟着工作队干了活,现在知道管道哪里容易堵、怎么疏通了。”如今,村民们自发组成巡护队,曾经困扰大家的污水沟正逐步蜕变为整洁的生态通道。

从廊下议事到渠边共治,成都理工大学驻村工作队以双项目构建“文化+生态”帮扶矩阵:同心廊让群众在参与建设中凝聚“校地一家亲”的共识,理水堤用理工智慧为生态治理注入“建设—管护—受益”的长效机制。当“理工黑水一家亲”的话语在廊间回响,当科学治污的实践在渠边延续,校地协同的帮扶实践正化作振兴动能,让黑水乡村的民生改善与生态颜值在乡村振兴征程中同频提升。

黑水县融媒体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