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佛山出现一起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疫情。
今天(7月20日)下午,佛山市召开了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截至7月19日,佛山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73例,其中顺德区1790例,主要集中在乐从、北滘、陈村镇;禅城区49例,主要集中在石湾镇、祖庙、张槎街道;南海区34例,主要集中在桂城街道。所有病例均为轻症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已有720例痊愈。
90%疫点村居已由高风险降至中风险以下
发布会上介绍,针对近期出现的基孔肯雅热疫情,佛山市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组织专业人员入户灭蚊,90%的疫点村居已由高风险降到中风险以下,其中33%已降到安全水平。
基孔肯雅热定点收治医院名单
为充分保障市民就医需求,佛山市53家基孔肯雅热定点收治医院名单公布↓


这个名字拗口的
基孔肯雅热是什么病?
有什么症状?
登革热有什么区别?
如何防治蚊媒传染病?
一文读懂!
“基孔肯雅热”是什么病?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花蚊子”)叮咬传播,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发病。

传播途径有哪些?
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与登革热、寨卡病毒的传播媒介相同)。蚊子叮咬感染病毒的人或动物后,病毒在蚊子体内复制,再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感染后有什么症状?
潜伏期1至12天,通常3至7天。感染基孔肯雅热后,通常3-7天内出现症状:
高烧急袭
患者体温可迅速飙升至39℃甚至40℃以上,体温持续高烧不退,就像身体里有个“小火炉”熊熊燃烧。

剧痛缠身
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可伴有全身性肌痛,特别是手脚的小关节,疼到让人走路都困难。
皮疹显现
高烧数天后,过半患者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感。

基孔肯雅热的多数患者为轻症,大约一周可治愈,重症及死亡病例较为少见。
感染后如何治疗?
目前,基孔肯雅热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也没有针对性疫苗,临床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比如使用退烧药缓解高烧,用止痛药减轻关节疼痛,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休息。
核心防护措施:防蚊灭蚊是关键
减少蚊子滋生环境
·定期清理居住环境中的积水,如花盆托盘、水缸、垃圾桶、废旧轮胎等,这些都是蚊子产卵的主要场所。
·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及时清扫垃圾,避免杂草丛生。
·对于无法清理的积水(如池塘),可投放灭蚊幼虫的药剂。

个人防蚊措施
·①穿着防护:在蚊子活动频繁的时段(如清晨和傍晚),尽量穿着长袖上衣和长裤,选择浅色衣物(蚊子对深色衣物更敏感)。
·②使用驱蚊产品:在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上涂抹含避蚊胺(DEET)成分的驱蚊剂;在室内可使用蚊香、电蚊液、灭蚊灯等。
·③物理防护: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蚊子进入室内;睡觉时使用蚊帐,尤其在疫区或蚊子较多的地方。
避免前往高风险区域
·①尽量避免在蚊子活动高峰时段前往草丛、树林、竹林、池塘等蚊子密集的区域。
·②若需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旅行,提前了解当地的疫情情况,做好充分的防蚊准备,旅行期间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半岛新闻综合整理,素材来源: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健康佛山、云南疾控、鄂尔多斯市科协、齐鲁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