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全市之力建设英歌石科学城,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试验区,力争到年底集聚科研平台组群500家左右,引进高端人才3500人;组建10个以上细分领域产业联盟和创新联合体,全年实施企业主导市级以上“揭榜挂帅”等科技项目30项;全年新挖掘科技成果不少于500项,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45%;扩面实施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薪酬补贴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人才项目100项……5月20日,2025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25年,我市将锚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引领构建具有大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举全市之力建设英歌石科学城
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举全市之力建设英歌石科学城。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试验区,力争到年底集聚科研平台组群500家左右,引进高端人才3500人。培育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完成先进光源大科学装置预研项目建设,加快海洋工程环境实验与模拟设施预研项目建设,培育全国重点实验室新苗,力争再增国家级创新平台2家。强化科技创新平台梯度培育。加强辽宁滨海实验室两个体系建设,强化辽宁黄海实验室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和本地转化,启动大连金石湾实验室物理空间建设,推动大连工业软件创新发展研究院实体化运行,加快建设船舶设计研究院。完成首批标杆市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优化整合和重组。
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重大科技项目
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
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协调机制、科技计划项目遴选机制,组建10个以上细分领域产业联盟和创新联合体,全年实施企业主导市级以上“揭榜挂帅”等科技项目30项。培育科技领军企业。鼓励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主动承接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实施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计划,新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5家以上。强化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数达到10000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达到21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700家以上、“小巨人”企业达到95家以上,省级以上单项冠军达到60户以上。
促进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完善科技成果联合挖掘和成果转化监测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项目清单,全年新挖掘科技成果不少于500项,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45%。提升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有效需求。深入开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试点,出台《大连市科技企业成果转化“先投后股”项目资金投资管理办法(试行)》,新增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5家以上。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年新备案与认定科技服务机构5家以上,培训市场化、专业化技术经理人100人以上,举办多样化撮合对接活动100场,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660亿元。
推动科技资源一体化配置
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
出台《大连市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配套实施细则,推动科技项目、平台、人才、资金等科技资源一体化配置,健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谋划设立实验室成果转化基金,推动设立科技保险机构2家、天使投资子基金1到2只。持续优化科技人才培育体系。支持在连高校根据产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扩面实施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薪酬补贴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人才项目100项。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行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负面清单”管理,加快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化试点改革,分类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先试区”建设。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谢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