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是医学家,无权更没资格给一种疾病命名。但我,一个与之交战几十年且屡战屡败的过敏者,给它起名“难缠”,算是再客气不过喽!
说话须得有根据,对!那就听听我的经历吧。
我与过敏第一次交手是在我初登讲台的第一个春天。课后,我忽然脸部发痒:照镜,脸绯红,挠之,顿现小疙瘩一粒粒。初,不以为意,谁知一两天里红疙瘩遍布整张脸,奇痒无比。赶忙跑到公费医疗指定的小医院,外科医生给开了药水加纱布,回家药敷。天天药敷药敷,小疙瘩不见消失,反倒溃破了好多粒,那个痒是百爪挠心!再跑医院,换成药膏,涂成了“白面奸臣”!无效不说,还成了学生的笑柄!
我成了奔波在学校与医院途中孤独而哀伤的行者。我真怕我就此破相,毁了我的教师梦,也怕难嫁出去哦!
小医院的外科医生终于歉疚地给我开了转诊单——去了虹口区中心医院皮肤科。接诊的是李君蒂主任(这个名字是最近问DeepSeek才回忆起的,可见他名气不小)。只记得他写在处方上的几个字“常规小剂量”外加我看不懂的针剂药名。这针剂是注射在我膝盖的外侧穴位里的。他说三天后再来注射一次,即可痊愈。我不无担心地问,会不会落下疤痕(我怕成为女版卡西莫多),李医生说,这取决于你能不能管住你的手,不能去揭痂,让它自然脱落。最终,是李医生还了我一张洁净的脸!
但那时,我并不知这就是过敏,更不知是什么引起的。自此像揭开了潘多拉魔盒,经常是一到春夏,过敏就缠上了我。扑尔敏、苯海拉明吃得我昏昏欲睡。
又一次大发皮疹,金橘、虾皮、灿烂的葵花园,都被我怀疑为过敏源,就是不知它们谁是肇事者。我跟医生讨要注射葡萄糖酸钙加维生素C,这个配方,曾多次为我力挽狂澜。谁知医生说,都什么年代了,还葡萄糖酸钙呢,更好的药早研发出来了。他指的是激素强的松,我拒绝。我以为老配方太便宜,医院赚不到钱故而弃用。直到今天查了资料,方知那配方出过人命,它有安全隐患!当时固执的我,新旧俱弃,只靠吃开瑞坦,涂抹这个洛松,那个米松,硬挺了一个多月,人瘦了好多斤才收场。
过敏,防不胜防,它明明存在,就不知在哪里候着你。在食堂吃客清蒸油鱼,过敏;吃个腌笃鲜,过敏;半粒氯霉素,过敏;带学生在中药厂分拣草药,过敏;闻到浓郁的花香,过敏。就医时医生谆谆嘱咐:牛肉、羊肉、海鲜、时鲜蔬菜、南方的罕见水果,葱姜,统统别吃管住你的嘴!大型花展,也不要去轧闹猛,管住你的腿。嗨,做人做到这个份儿,还有啥意思?
生活不能没意思。于是我采取了迂回策略——惹不起咱躲得起啊!旅游照去!人家旅游是美景看看,美食吃吃。我呢,只看美景,当地美食概不斜视,拒绝诱惑。无论到哪里,我总是先打听麦当劳、肯德基的位置。别以为我喜欢快餐,只是它们的配方稳定没引发过鄙人过敏,各地的食材、烹饪方法和香料各有风味,自是诱人,但我还敢以身试错吗?
然而,也有走到穷途末路时。那是在三亚的蜈支洲岛,绕岛一周观山看海沐浴海风后,饥肠辘辘,来到了一家饭店。店主殷勤介绍他们的椰汁米饭,四角豆,好吃到家。我赶紧说,只吃白米饭,不加椰汁,行吗?店主摇头。四角豆呢,一看也傻眼了。它居然也是个另类,支棱起四条梗,成了立体的豆身。按医生的话说,没吃过的东西最好别碰,那可能要付出代价的。问了几家,家家如是。摆渡回酒店?胃又提了抗议。我心一横,拿出了拼死吃河豚的勇气,吃了椰汁米饭和立体的四角豆!
谢谢难缠的过敏,终于开恩了一次,在试错成功后,我第一次在三亚松弛地,不需戒备地,美美地吸了一整只椰子的甜汁!
原标题:《晨读 | 桑胜月:过敏,它的名字叫“难缠”》
栏目编辑:史佳林 文字编辑:王瑜明
来源:作者:桑胜月